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创作分享】张小红·我用乡愁写小诗 | 我的一点创作体会

2016-07-17 张小红 云帆诗友会


云帆之星

创作分享

作者简介

        张小红,网名汉水鸿影,生于1979年,甘肃天水人,现居陕西汉中。作品以当代农村为主题,涉及打工,思乡、留守、城乡差别等多个层面,有较大的社会容量,并形成细婉深沉的风格,被喻为“乡愁小红”。曾参加2015年“青春诗会”,获2015年“诗词中国”最具影响力诗人之“网络影响力奖”。

张小红·我的创作体会

小红嫩绿匀如剪,一片冰心在玉壶

        我出生于甘肃天水的一个普通农家,卫校毕业,从小爱好文学。婚前在医院和药店打工,远嫁陕西汉中后,成为乡村留守妇女中的一员。写诗填词是最近几年的事情,虽有些许成绩,但远配不上所获得的褒奖和荣誉

        小红受命写一篇创作体会,盛情提携,却之不恭,只好硬着头皮,信马由缰的乱说一通,文理不通处,还请师友们海涵。下面,言归正传,小红向各位师友汇报如下几点创作体会。


一,读。

        大量阅读,善读、深读、精读、诵读。古人说开卷有益,文学创作是个艰苦的劳动,两句三年得,一吟泪双流说的就是文学创作。曹雪芹曾说:“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。都云作者痴,谁解其中味。”也说了这方面的甘苦。只有大量的阅读,才能丰富自己的创作视野和学养储备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诗词作品的阅读来说,诵读,特别重要,格律诗词不但是语言的艺术,也极具声律之美,非诵读不足以体悟其精妙。

        唐代大诗人杜甫说: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走马观花,一目十行是读书的大忌。不要贪快,不要急功近利,认真的读,天长日久,日积月累,我们的知识面就会宽广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刚才说的是怎么读,读什么书也很重要。现在是知识爆炸的年代,各种纸质读物和电子读物浩如烟海,良莠不齐,尤其是自媒体上充斥着各种“治愈系”伪鸡汤文,于生活于创作有没有用我不知道,只是我从来不看。我选取的读物,主要但不仅限于前人传世经典作品和诗评诗话,也读历史、人文方面的著作,阅读古今中外世界名著,比如《红楼梦》我手头就有几个不同版本的线装书,同时看,比较着看。我喜欢“横向”阅读,我不是一本书从头至尾看完再看另一半,我是一部名著的几个版本或一类风格的几种作品,同时读,交叉读,我觉得这样阅读效果好。当然,我家在偏远乡村,藏书十分有限,只能省吃俭用去网上淘心仪的纸质书,更多的则是在线阅读。

        最主要的差点忘了说:好记性不如烂笔头,记笔记,记笔记,记笔记,重要的事情说三遍。


二、静。

        小红人在边缘、身居底层,离别父母,远嫁经年,生活之艰辛,内心之酸楚,自不待言。好在还有诗词,好在我只要诗词!好在我是阿Q的传人!用时下的一句流行语来说:没有比较,就没有伤害。我不去比较,不敢比较,物欲近乎于零,也只能近乎于零。我躲进家门不出户,除了孩子,便是书。

        在浮躁而又功利的当下,沉静,谈何容易?沉静于我,或是被迫的选择,但我觉得于诗词爱好者,也特别重要,因其不易,所以珍贵。

        诗词与我有不解之缘,我打小就喜欢诗词,那时候家里没有藏书,课本就是我唯一的读物,每新学期课本发下来,我总是无获至宝,迫不及待的把语文课本通读一遍又一遍。我2012年底年开始写作,回首最艰难的那几年,我不敢想象,如果没有诗词,我会怎样?我不敢想,也不愿想。

        静。沉静。唯有真正的沉静,我才能沉醉到唐风宋韵的诗山词海中,我才能穿越时空,化身为经典名作的标点、字词,静赏其取意、炼句、布局、韵致、气格、境界的高深和精妙。。。。。。

        享受孤独,宁静致远。


三、悟。

        前文所述,阅读和静心,是基于创作的积累和储备,就犹如烹饪需要的好食材,至于如何烹制出美味大餐?小红不敢信口雌黄,我也还在摸索中。我的体会是“悟”和“真”,先讲“悟”。

        我是纳兰词的痴迷者。我的体会是“代入”,灵魂的代入。我总是设法使自己穿越时空,化身为纳兰灵魂的守望者,陪他哭陪他笑陪他肝肠寸断陪他缱绻低徊。透过这种体悟,潜移默化润物无声,我多少能体会到诗词创作中取意炼句,谋篇布局的气韵和不可言传的技巧。同时,透过体悟,逐步掌握诗词语言的情、理、象,隐喻、含蓄、夸张、跳跃,情趣和张力,以及时序、物序、语序等,学会塑造形象、锤炼音律、构架节奏等等。

        体悟经典作品气格、韵致、境界,关键是要学会化用,而不是生搬硬套。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,体悟经典化用气格,非一朝一夕之功,勤于练笔,善于总结,方是正途。平时多留诗心,时带慧眼,用写日记的态度,记录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动,无论悲喜。

        我的一首小令《浣溪沙·抒怀》“自有冰心梦里藏,严寒深处吐芬芳。管它雨雪或风霜!        老宅院中陪幼子,新书架上觅奇章。粗茶淡饭又何妨?”常被诗评文章点评,这首词也感动了很多读者,特别是我的父辈和祖辈的读者,这阕词就是我体唐风宋韵,有所触动,拿起本子随手写成,词成即定稿,一字未易。

        热爱就是诗词创作最好的老师,体悟是创作脱俗的不二法门。


四、真。

        我以“乡愁小红”的“标签”而知名于网络诗坛,并荣获2015“诗词中国”最具影响力诗人大奖之“网络影响力”奖,盛名之下其实难副。人们说我的作品走心、接地气,我认为,就一个字:真。

        我笔下的亲情、友情、爱情,打工、留守(妇女和儿童)、思乡、城乡差别等题材的作品,无一不是真实的描述和真情的诠释。我从不为赋新词强说愁,从不无病呻吟,我那首《喝火令喝火令·留守怨》:“又是深深夜,诗成梦难成。露台谁共数星星?凝望小儿酣睡,思向远方萦。        难似云间燕,偏如雨里萍。去来来去几时停?最怕失眠,最怕冷清清,最怕病魔侵扰,独自盼天明。”就是前年病中所作,那次病了半个多月,远离父母,儿子年幼,身边没有人嘘寒问暖,更没有人照顾,心中的悲苦凄凉可想而知,但这一切又能对谁诉说呢,对父母,不忍心让他们担心,对爱人,不忍心让他分心,所有的苦痛都只能诉于笔端了。我的一首小令《浣溪沙》“独向窗前举玉卮,拼将微醉写新诗。愁如柳色渐参差。        为赶工期离去早,因怜薪水返归迟。一文不值是相思。”也正是自己处境、心境最真实和原生态的诠释。

        我所有的文字创作都是自己彼时彼地的观察与体悟,感受与心境的最真实的呈现和诠释。可以说,对“真”的追求,于我,简直到了病态的程度,有时候会由此而被人认为不可理喻,我从不写唱和之作,不是我有多高傲,实在是写不出来,我只能写只会写透过眼睛触动灵感走入心灵的文字。同时,正是因为我“代入式”体悟的痴迷和执着,我的作品,绝大多数初稿就是定稿,因为,过了那个劲儿,我不会改,也改不了。这话可能很多人不信,但却是真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不真实,无小红。小红是社会底层的一个真实个体,小红的文字也是。过去的都已过去,明天又是新的起点,一切归零,从头开始。


        雨后晴光好,长空淡淡云。花开成海草如茵,阵阵清风香气正氤氲。

        心向田园醉,身随彩蝶巡。盈盈浅笑上眉痕,一任娇黄嫩粉染罗裙。


        我是张小红,很高兴以诗会友,我们相遇在云帆。

您看此文用·转发需1秒呦~

欢迎各位诗友投稿

投稿邮箱:

caochuyang_@126.com

或:673126620@qq.com

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